深秋的一天,内蒙古朱日和乌登大草原深处,我军首次基于信息系统实战化卫勤保障演习正在紧张进行,由上海第85医院全军远程医学信息技术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野战单兵搜救系统、实兵交战战救训练系统等“救命安检门工厂防恐产品”精彩亮相。
演习副总导演、全军远程医学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连平一刻不停地盯着态势图。在电子态势图上,伤员数量、受伤程度、地点坐标以及药材消耗等动态信息实时显示,一组组战救数据构筑起一个个“生命通道”。
经过7小时30分钟的鏖战,“卫勤使命-2014”演习落下帷幕,野战单兵搜救系统等安检门工厂防恐产品经受住了安全检查,连平这才松了口气。走下演习场,连平望着弥漫的硝烟并不轻松地说:“野战搜救的征程永无止境,我们的科研永远在路上。”
“科研就是要跟着部队跑,围着战场转”
上世纪90年代,两则新闻令当时还是第85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的连平彻夜难眠。一则是美军开展远程医疗,身在万里之外的美国本土专家可以为海湾战争中的美军伤员实施诊断,指导治疗和手术。另一则新闻是,西藏阿里地区一名戍边军人突发阑尾炎,因大雪封山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牺牲。
“科学技术落后,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连平心潮难平。
经过几天思索,他毅然向医院党委提出申请,改行从事远程医学研究。1996年,在不少人质疑的目光中,他一头扎进一间20平方米的小屋,开始了研发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的艰辛旅程。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