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检似一层保护膜,保障武汉地铁的安全。这“逢包必检、逢液必检、逢疑必查”的严密布局,其实有多种玄关。据安检部门统计,全市200多个安检点两个月累计安检乘客9300多万人次,已收缴超过5000余件违禁物品,限带品更多达2.8万件。在细心的安检员和严格的安检神器携手下,危险源被“阻挡”在地铁以外。究竟在X光下,违禁品长啥样?安检员和安检神器又是如何识破违禁品的?
安检成像似“水彩画”
“大个头”安检机很严格也很绅士,扫描物品后定会原本归还。乘客的物品放到传送带后进入幽暗的仪器中央,见到物品便有X光线自动发射,根据物品的成分、密度在屏幕上呈现缩放后的彩色图片。图片会呈现包括蓝色、绿色、橙色、黑色等颜色,简单看像是一幅彩色线条勾绘的水彩画,而图画里,时不时可能隐藏有违禁物品,安检员就要在具有小清新的水彩画中挑出不搭调的东东。
一般而言,金属在X光的照射下呈现黑色,液体一般呈现橙色,塑料呈绿色,电池呈蓝色。虽然颜色不同,安检员通过物品形状基本能鉴别出物品种类,比如包裹内含小刀,透过安检机X光的照射下未穿透,于是呈现出黑色的刀具外形。包括大部分的利器、钝器或枪械等,均可以用形状来判断。而液状物品,则根据液体密度的不同,透过X光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安检人员会要求乘客打开包裹,拿出液体瓶子来确认,或者通过液体探测仪来快速鉴定液体成分。
查“黑”多用 形状鉴别法
每一台X光安检机,都配备了3名“陪同保安”——分别是使用火眼金睛识别违禁品的执机员、引导乘客排队安检的宣传员和进行人工开包检查的后传员,三人轮岗合作,能适应安检工作的任何岗位。
何以能一眼识破违禁物品?安检人员介绍,他们上岗前要经过至少半个月才能上岗,培训内容除了军事训练,重点学习鉴别可疑人和可疑物的能力。一般来说,安检机屏幕成像与原物品的外形基本一致,安检员经过成千上万的图片模拟和实物成像对比的训练,对违禁物品的外形、结构、层次比等熟记于心,一般使用形状鉴别法便可判断,加上还原想象法,以及开包检查,可以不断比对并提高识破准确度。
安检人员说,这有点像是密室探索的一个过程,不过因一直紧盯安检仪器屏幕的成像图片用眼较多,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因此三名安检人员每隔15分钟就轮岗一次,避免用眼过累导致的可疑物乱入。
安检员还根据细心观察乘客的神色动作来鉴定故作镇定、假献殷勤、故意不配合等可疑人。安检员能熟练操作各种安检神器,“人机结合”将危险源挡在地铁列车之外。
新闻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