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为什么有人认为地铁安检没有必要?(图文)
在北京为什么有人认为地铁安检没有必要?
现在地铁安检让人质疑主要是有几个问题:
1.高峰时期不安检
2.只查包不查人
3.安检人员随意性强,态度差
4.地铁安检的法律依据
5.地铁X射线集装箱安检机的辐射安全
1和2受目前技术水平限制,对于地铁这种大流量的交通工具,既要保证运力又要保障安全,实在不能两全。对于人身安检,无法像机场安检那样一个一个检,谁也等不起,地铁运营也不能答应。毫米波和THz是可以期待的技术,它们都是非接触式、对人身无损害、可以进行远距离探测的技术。毫米波已经产品化了,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地铁这种大流量人群安检,它需要人和人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不能被遮挡,我们乘坐地铁上班的人知道,高峰时期要保证人和人之间的这个距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远距离探测领域,THz具有更大的技术优势,目前世界上都是处于研究阶段,期待能尽快出来可实用化的产品。
地铁安检人员的招聘也很成问题, 让这些年轻的小姑娘整天呆在集装箱安检机器旁,规规矩矩地干活,挺有难度的,加上担心辐射问题,一般做一段就不干了,人员轮换严重,安检的培训也跟不上。
地铁安全是令人担忧的,恐怖分子或者破坏分子如果想制造骚乱,一定会找人群密集、影响重大的场所下手,地铁一旦出现恐怖事件,疏散困难,逃生困难,救援困难,影响重大。
现在的安检无法防范有技术的恐怖分子,但没技术的破坏分子会担心安检被查出来,地铁安检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正因为有机场安检、铁路安检、地铁安检、一些违禁物品的运输才更多地选择了公路、高速公路,而公路基本没有任何防范手段,扯的有点远了。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有强大的消息网络,查获犯罪分子多是通过线报、靠多种手段协同起作用的。但是不排除一些“无组织”的闲散破坏分子的突发行为,安检这道防线就会起到一定作用。另外,目前地铁安检主要针对“无意识的、非蓄意携带的”物品,比如生活易燃品,腐蚀性液体,医用酒精、高度白酒、发胶、油漆及稀释剂等。很多人不知道哪些物品是禁止携带上地铁的,从这点来讲,地铁安全的培训远远不够,你能准确说出哪些物品不能携带上地铁吗?
地铁安检的法律依据:由建设部发布并于2005年6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0号)第十三条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以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对携带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品的乘客,应当责令出站;拒不出站的,移送公安部门依法处理”
[!--show.page--]